当年被日军强迫去修建机场的老人麻有上

登封市西南郊外日军侵华飞机场遗址

□记者丁丰林文李钰摄影

核心提示|在如今的登封市西南郊外,有一处占地约50亩的平整的荒地,在73年前的中秋节的前夕,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战斗——豫西抗日游击支队夜袭日军飞机场。

登封当地人不会忘记这场战斗。这一战,有两万多名被奴役的劳工得到解救,使得两万多个家庭得以度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

侵占 |日军修机场,两万民夫被圈牢

“你问当时苦不苦?我到现在想起来都想掉泪!”话音落下,89岁的麻有上老人和坐在他旁边的90岁的白四福老人,眼圈都湿了。

两位老人都是登封市东华镇背阴坡村的村民,他们在十五六岁的时候,一起被强迫到约十五里外的登封城西关外,为侵华日军修建机场。

机场的遗址在现在的登封市区西南约两公里处,嵩山脚下的黄沙岭上。当年,这里是远离人烟的荒地,现在已经变成了登封市区的城郊。机场占地约50亩,在修建当初只进行了初步的平整和硬化,便被皮定均指挥的豫西抗日游击支队捣毁。

登封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办公室主任王云琦介绍说,这处机场原来是当地农民打麦晒场的地方,郑州在1944年4月的豫湘桂战役中第二次沦陷后,当年6月,日军在登封找到了这个地方,又在当地强征了两万多名民夫,开始修建机场,作为其继续西进的空军基地。王云琦站在机场遗址的北端给记者解释:“你看机场的东侧是太室山,西侧是少室山,机场正藏在两山的豁口里,非常隐蔽,从外面看,只能看见飞机是从山里飞出来,又飞回去,很难找到机场到底在哪儿。”

“当时哪有工钱这一说呀!连吃饭干粮都是自己带!每家都要去,五天一轮。”麻有上回忆说,他和白四福每人每次带着十斤馍,带点盐巴,徒步两个小时去机场干活,“十斤馍,平均一天两斤,用老日吃剩下的罐头盒,舀沟里的水泡开吃,吃到第三天,馍上就都发了霉,没办法,用水淘洗淘洗继续吃。”

被强征的民夫,主要工作就是平整土地和清理土方,麻有上和白四福俩人负责抬土方。“两个人一个箩头(箩筐),抬土方,隔十几米就有一个监工岗,你都得攒着劲儿,快到岗前了要快走两步,这样不挨打,要是走慢了,白蜡杆直接就抽身上了。”白四福回忆说。

原登封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王寿元在《登封革命斗争史简编》里的记载,也印证了两位老人的讲述:机场的周围都架有铁丝网,两万多民夫都被圈在里边,防止逃跑,民夫干活稍有迟慢,木棍皮鞭就往身上抽。沉重的苦役,再加上天气炎热,民夫吃不饱、喝脏水,被打死、饿死、病死的不计其数。而日军为了节省人力,死去的民夫也不让往家里运,直接扔下旁边的深沟,甚至喂给狼狗。

战斗 |豫西抗日游击支队歼灭日伪军,解救民夫

八月十四月亮明,登封来了皮司令,夜袭日本飞机场,解放民工两万名。八路军,过黄河,汉奸鬼子不得活。八路军,是神兵,刚打飞机场,又打白栗坪,

…………

采访时,麻有上给记者念了这段顺口溜,在登封当地上了年纪的人中,很多人都背得出来,里面提到的皮司令,就是时任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支队司令员的皮定均。

据政协郑州市委员会编写的《郑州抗战纪事》记载:在郑州沦陷后,1944年5月1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就发出指示:河南大部地区已成敌后地区,在目前情况下,河南地方党员应组织起来,参加和领导河南人民抗战,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人民武装,建立根据地,保卫家乡。

同年7月中旬,时任太行军区七分区司令员的皮定均受命组建豫西抗日支队,9月5日,支队被正式命名为“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支队”,共1700余人,沿太行山南麓挺进豫西。9月29日,支队抵达登封县君召乡红石头沟村集结,正是在这里,皮定均听说了日军强征大批民夫修建机场的事,如果能捣毁这个机场,不但对全国的抗战形势极为有利,同时消灭敌人,解救民夫,也能扩大支队影响。

“当时经过前期侦察,了解到机场驻有十几个日军和100多个伪军监工,还有一个俯瞰整个机场的岗楼。”王云琦站在机场遗址的西北角上,告诉记者岗楼当初的位置。

战斗打响于1944年9月30日晚的10时30分,豫西支队的3团以4个主力连投入战斗,一个连先行占据登封西关,防止城内的日军增援,剩下3个连队分别从西北、东南、西南三面合击。此前,支队战士已经隐蔽接近,将铁丝网剪开了几个窟窿,战士们从缺口悄悄进入机场,岗楼内的敌人毫无察觉,接着战士们靠近岗楼,搭起人梯,一轮手榴弹过后,岗楼被炸毁,战斗全面打响。

“其实在八月十四那天上午,我们就发现不对劲儿。为啥?因为监工不打人了,民工中间也有人在传,说八路军就要来了。”麻有上回忆说,当天晚上下工之后,很多“聪明人”睡觉都不脱衣服,他当时年纪小,没意识到这一变化,等他睡到半夜,突然听到外面传来激烈的枪声,他被惊醒后,听到有一群人大喊:“我们是黄河北过来的八路军,是专门打鬼子来的,老乡们快跑吧,回家过八月十五吧!”

听到第一遍,挤在工棚里的人还都没反应过来,听到第二遍,工棚里沸腾了!大家纷纷卷起铺盖跑走,有几个胆大的民工还加入了战斗,他们放火烧了工棚,连日军用来修建机场的炸药库也被引爆。当晚,皓月当空,黑夜亮如白昼。

麻有上也匆忙抱着自己的铺盖卷儿跑走,刚跑出几里路,他发现自己带的一条裤子不在铺盖里,家境拮据的他决定回去寻找。他返回机场时,战斗已经结束,他看到遍地是日伪军的尸体,八路军还没离开。

据当时的支队3团团长钟发生回忆,战斗结束后,皮定均要求部队先不要撤离战场,等民工都跑远了再走。部队又在机场待了一个多钟头,皮定均才下达撤退命令。

这场战斗共歼灭日伪军60多人,日军费尽心机赶修的机场,就此半途而废,再也没能修成。

麻有上没能找到那条裤子。等他徒步回到家中,已经是八月十五的清晨,这天,他和两万多名民夫工友一样,合家团圆度过了中秋节。

感动 |支队进驻白栗坪,第一晚全部睡街头

在规模宏大的抗战史上,夜袭登封飞机场是一场小战斗,但是登封的百姓牢牢记下了这场战斗,特别是两万多名被解救的民夫,无不逢人宣讲八路军的事迹。按当地百姓的叫法,这场战斗叫“八路军放工”,当时的豫西抗日游击支队政委徐子荣后来评价说:飞机场放工之战,付出的代价最小,政治影响最大。

夜袭飞机场之后,豫西支队挺进了登封市的白栗坪村,这里山高林茂,便于开展游击战斗,支队便将司令部设在这里。司令部的旧址至今仍保留着,一个很小、很简陋的低矮小院,当时是白栗坪村村民李如松家的院子,现在由李如松的重孙李二元照看。

李二元向记者回忆长辈们当年的讲述:豫西支队进村的第一天,村民们还都不了解八路军,结果家家闭户,不敢接触。当晚,支队的战士全部夜宿街头。次日一早,李如松早起开门后,看见八路军纪律严明,很受触动。随后皮定均司令又主动上来搭话,向他介绍八路军的情况,李如松当即决定把家里的另一处院子让出来给八路军。

“老人们讲,当时皮司令住在我家,和我曾祖父对门住,他一个月也不在我家住几天,经常出去侦察,打仗,有时候半夜回来,住一宿就又出去了。”李二元说,皮定均住过的屋子,至今仍保留着当时的原貌:一张窄床,一个柜子,以及一套靠窗的桌椅。

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里,皮定均指挥豫西支队,从1944年9月挺进豫西,到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奉命撤离,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先后作战200余次,从日军手中收复了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王云琦告诉记者,在登封,八路军的抗战遗址有河南军区司令部、抗日军政干校、鹅沟电台、柏石崖八路军后方医院等十几处,保存都很完好,他们正致力于开辟一条红色旅游线路,把抗战旧址打造成集红色旅游、党员教育、干部培训、军事体验、军事文化、红色乡村舞台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