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1月3日电(王文娟 高远)2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了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会,上海高院制定的实施方案确定了8个方面、72条、136项具体改革任务,确保到2019年基本完成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任务。

今年8月,《关于上海市开展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框架意见》(以下简称《框架意见》)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该《框架意见》涉及4个方面、25项工作任务,上海市委政法委将其细化为117项具体改革任务,其中由法院承担主体责任的共有97项。为认真贯彻落实《框架意见》,上海市委于9月28日召开全市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会,对该项改革进行动员部署。

据悉,上海高院于2014年6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四年来,上海三级法院在积极推进以司法责任制等五项试点为重点的改革道路上,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和改革成果,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贡献了“上海智慧”,如率先在全国开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落实员额制,将法官员额比例由56%调整至33%;率先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率先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着力解决“立案难”问题;率先推进执行体制机制改革,下力气破解“执行难”顽症。此外,落实了司法责任制,确保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研发了“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推动人工智能在司法中的深度应用,防范冤假错案,促进司法公正;建立了新型高端司法智库,为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通过上述改革,上海全市法院法官人均结案数已从2013年的131件提高到2016年的228件,名列全国第一;审判质量和审判效率稳步提升,2016年全市法院结案率为91.3%,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2.4%,二审服判息诉率为98.9%,均位居全国前列。

据了解,此次上海法院开展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总目标,锲而不舍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着力在巩固深化完善各项改革举措上下功夫,着力在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上下功夫,着力在推进制度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上下功夫,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打造人工智能司法应用高地,做到案件繁简平衡,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平衡,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平衡,确保到2019年基本完成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任务,实现司法质量、司法效率和司法公信力的全面提升,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良好形象。

此次上海高院制定的实施方案确定了8个方面、72条、136项具体改革任务。今后,上海法院将从八个方面着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第一,规范审判权力运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提升审判质效;第二,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司法公信力;第三,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强化人权保障,切实防范冤假错案;第四,深化繁简分流,优化资源配置,着力解决案多人少矛盾;第五,坚持司法为民宗旨,提升诉讼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改革获得感;第六,完善人员分类管理,夯实制度机制保障,推进法官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第七,坚持科技强院,深化现代科技与司法体制改革融合,推进“数据法院”“智慧法院”建设;第八,优化司法环境,树立司法权威,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同时,上海法院将于今年11月开始在全市推开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主要任务是调整案件受理范围及部门,高、中院少年庭负责家事案件业务指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出台规范化文件,加强理论研讨与交流等。

上海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崔亚东强调,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是新时代全面深化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站在更高起点谋划推进改革的时代要求、是提高司法质效和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中央审议通过的《框架意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央赋予上海司法体制改革的新任务,上海法院作为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主体责任单位,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上海法院要在市委及市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最高法院的有力指导下,不畏困难、攻坚克难、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将上海打造成为中国法治环境最好地区提供最优的司法保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