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泽兵的事业,有效解决了土地闲置浪费的问题,他所带动的13户种粮大户,如今个个都是种粮能手。
面对记者的采访,60岁的黄泽兵说,“为了粮食生产,我愿意再干十年”语气铿锵有力。
努力改变“撂荒地”的现状
初次见到黄泽兵,他正开着拖拉机在合作社旁的水田里耕地。
十月,正是再生稻收获的季节,合作社里的两台大型烘干机正在工作,发出了“轰隆隆”的响声,近10吨的再生稻谷在里面烘干脱水。
记者表明采访来意后,黄泽兵从田里走了出来,衣服上,还有拖拉机工作时带出的许多泥土。
“我是饿过饭的人,知道饿饭的滋味有多难受,如果大家都不种粮食,那国家的粮食从哪里来?”多年前,黄泽兵发现农村地区的许多年轻人到城里打工,留下老弱病残在家没有了劳动能力,导致了出现大量的撂荒地没有人耕作。
如果这些撂荒地能够利用起来,那该有多好啊,黄泽兵一直在思考。
2008年开始,黄泽兵当起了种粮大户,期间最多一年种植了1100亩水稻,已经算得上是临江种植规模最大的农户了。
但渐渐的,黄泽兵发现,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临江的农村还是有大量土地闲置。
怎么才能更好的改善这种情况呢?2015年,他成立了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技术、提供机械。
那年,他成了临江带动村民种粮的“第一人”。
有了机械,“撂荒地”好耕
在采访中,黄泽兵带着记者走到位于临江镇大湾村民小组的一块“撂荒地”前,由于长期没人打理,这块约1亩多的地已经干枯,杂草已经长了一米多高。从地貌看,这块地原先是一块水田。
黄泽兵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撂荒地”利用起来,要先除草耕地,以前没有机械全靠人工,一亩多地要一两天时间才能耕作完成,现在人工费又高,像这样的一块地大约需要2000元人工费。
而现在有了机械设备就不同了,一个小时就能完成,机械油费只需要200元左右,省时又省力。
这时,这块地的承包户鲁步群正从路边经过。
“鲁大姐,这块地你们做不做哟,不做我帮你做撒?”黄泽兵问到。“要做哟,啷个不做,等明年开了春就拿来种菜。”皮大姐说。
“那要得嘛,我可以用机械给你把地翻了撒,明年你好做,又不收你钱。”“要得,那就麻烦你了哟。”
黄泽兵说,做农业十年时间,像这样“白帮忙”的事情,他经常会遇到,能够让村民提高种植的积极性,他的帮忙也算是值得的。
他是种粮户心中的好老师
在临江镇,黄泽兵共带领了13户种粮大户,这些大户中,有90后刚毕业的大学生、有邻村村委书记、还有曾经迷失方向浪迹社会的“混混”。在跟着黄泽兵种粮食之前,临江镇的林兵,就是那样的人。
多年前,林兵从重庆某个钢铁厂下了岗,在四处寻找门路未果后,林兵回到了老家临江,整天无所事事,打牌成为他最大的爱好。
由于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很快林兵的积蓄就用光了,四处找人借钱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愿意借给他。
今年年初,黄泽兵找到了林兵说“跟着我干农业吧,这个虽然赚钱不多,比你打工强很多。”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林兵做了起来,当年就承包了400亩土地种粮,收入达到了近7万元。
最可贵的是,在做起了事业后,林兵仿佛变了一个人,整天守着自己承包的田地劳作,插秧、打谷,干得如火如荼。
如今,他亲切地称呼黄泽兵为老师,经常向老师请教种植方面的技术。
同样,称呼黄泽兵为老师的,还有“90后”大学生张承龙。
张承龙之所以选择搞粮食生产,是因为老师黄泽兵跟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小伙子,安心做吧,如果亏了算我的,赚了钱算你的。”
正是老师的这句话,张承龙觉得心里踏实了,自己承包了300亩土地做起了粮食。记者 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