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拉萨市城关区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强巴楚陈是个地道的庄稼人,家住拉萨市城关区夺底乡维巴村。一家5口人,能劳动的只有他自己。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更关键的是看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2015年11月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拉萨市城关区迅速行动,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作为城关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城关区委一号文件下发《城关区关于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脱贫攻坚指挥部,逐级签订“军令状”,明确各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形成区委、政府统一领导、县级领导包帮推动、区直部门定点帮扶、乡村组织认真落实、驻村工作队履职尽责、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六位一体”责任落实体系,为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作为城关区3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员之一,强巴楚陈一家正是借助这强劲“东风”,成功脱了贫、摘了帽。当强巴楚陈填写完《自愿脱贫申请书》后,郑重地摁下红手印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红了眼眶。

  “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在外学技术、打工,村里只剩一些留守的妇女儿童,这些人收入很少。”夺底乡维巴村村委会主任强巴格桑说,“我们积极引进西藏树莓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尝试以大面积流转土地的形式,解决群众就近就业需求大,现金收入少的问题,为拉动辖区经济发展找到一条新路子。项目启动后,公司优先考虑本地的贫困户就业,大家就业和照顾家庭两不误,到地里干活的人一天比一天多。”

  “以前家中10多亩地都种青稞,赔多赚少。”强巴楚陈说,“现在,家中每亩地每年都能赚到2000元的租金,每天还能通过在地里干活赚到工资,收入可比以前多了不少。”

  强巴楚陈一家脱贫的故事,只是城关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2016年8月,城关区率先启动脱贫摘帽考核评估工作,经贫困户申请、村级民主评议、乡级审核、公示,城关区级考核、复审、公示等程序,在2016年8月完成脱贫摘帽考核城关区自验。

  2016年8月30日至9月3日,通过拉萨市复核。9月16日至24日通过了拉萨市第三方考评组评估。

  2016年9月28日至10月7日,通过自治区考评组实地考核及第三方评估。

  2017年7月13日至25日,通过了国务院脱贫摘帽督导组和评估组的评估考核,建档立卡贫困户394户1212人全部达到贫困人口脱贫标准。

  在这一组组值得被纪念的日期背后,离不开广大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自身努力,更离不开城关区坚持“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的工作标准,和城关区高度重视、精准施策、真抓实干的态度。

  作为全区的首府城区,城关区辖12个乡办50个村居,常驻人口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1万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394户1212人,占农村总户数的8%、农村总人数的8.8%。

  如何让贫困群众真脱贫,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在精准。在推进扶贫脱贫工作过程中,城关区突出“精准”二字,专门成立10个工作小组进村入户,逐一核查确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394户1212人;先后5次摸底调研,召开13次常委(扩大)会议,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逐一分析现状、研究对策、明确帮扶责任;建立城关区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系统,实时更新贫困户脱贫数据,实现城关区委、区政府与帮扶单位、乡村上下之间、扶贫系统内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明显进展,关键还在抓实措施。为此,城关区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管用实用的扶持措施。

  城关区四大班子每个县级领导干部平均联系包帮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科级干部每人联系包帮1户,确保394户1212名贫困人口人人都有领导包帮,个个落实帮扶措施。

  在产业扶贫方面,2013年以来投资11.53亿元,实施了高标准奶牛养殖中心、蔬菜直销车、净菜加工厂、支沟油桃等扶贫产业项目;积极申报产业扶贫项目,纳入“十三五”规划总投资达10.64亿元,特别是开工建设纳金嘎巴生态牧场、乳制品加工厂、商砼运输等为代表的涉及净土健康、旅游文化、商贸服务等产业类型的扶贫产业项目,通过增加就业、产业分红带动贫困户增收。

  选取113亩地用于易地安置,由拉萨城投公司代建完成恩慧苑易地安置小区,一期项目建成4种户型共374套住房,首批331户1251人搬迁户,其中城关区搬迁户100户343人、林周县搬迁户214户856人、空港新区搬迁户17户52人,于2016年10月入住,通过产业园区实现就近转移就业338人,168名适龄学生就近就学,社区配套服务功能完善并发挥作用。二期项目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推进顺利。

  为做好教育扶贫工作,2016年,城关区教育总投入2.12亿元,其中拿出950.78万元对农村贫困户和城镇困难群众大学生进行资助,做到学费实报实销,彻底杜绝了因学致贫、因学返贫。

  依托“四业工程”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工作,使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两年来,共培训9批次,实现转移就业379人。

  大力推动“百企帮百村”工程。西藏哈达集团、朗赛集团、达氏集团、宏发工贸等13家非公企业,投入扶贫资金188.5万元,为城关区精准脱贫工作贡献了力量,体现了民营企业的社会担当。

  以“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为契机,引导贫困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勤劳致富光荣”理念,实现了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不仅如此,考虑到扶贫工作牵涉资金量大,涉及群众利益多的情况,城关区还积极通过建立扶贫资金使用审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源头上严把扶贫项目资金关、质量关、安全关、廉洁关。据悉,城关区委、区政府组织纪检、财政、审计、扶贫等部门并聘请专业审计公司成立专班,开展扶贫领域资金、涉农资金使用情况审核13次,未发现违法违纪违规现象。

  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为城关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充足且有效的“武器弹药”。据统计,2016年,城关区以业脱贫256户521人,以迁脱贫100户343人,以教脱贫225户332人,以补脱贫609人,以保脱贫88 户137人,以助脱贫24户24人。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153.23元增长到现在的9559元,增长了3.44倍,贫困发生率连续3年下降,现已降低到1%,贫困群众对脱贫政策的满意度达到97.81%以上。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区市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拉萨市政协党组成员、城关区委副书记、区长刘亮说,“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发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动员令,提出了‘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的总要求,明确了‘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具体举措,为我们继续做好精准扶贫成果巩固工作指明了方向。”

  刘亮表示,下一步,我们一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不让一个群众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队”的总要求,持续抓好现有精准扶贫成果的巩固提升和城市困难群众生活改善,补齐全面小康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