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题:北京发布新版城市总体规划 明确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发展目标

  新华社记者

  29日,北京市规划国土委联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住建委、交通委、环保局、水务局、园林绿化局等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落实首都“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明确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目标,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重大问题。

  据介绍,对外公布的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有6万余字,由8个章节组成,紧扣城市战略定位、空间布局、要素配置、历史保护、城乡统筹、区域协同等核心内容,紧紧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着力破解“大城市病”。

  新版总规在第一章指出,北京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

  “‘四个中心’的定位已日渐深入人心,北京的城市发展目标也随之明确——‘要立足北京实际,突出中国特色,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版总规紧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了2020年、2035年、2050年三个阶段性目标。

  新版总规提出,建设首都必须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契机,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统筹考虑疏解与整治、疏解与提升、疏解与发展、疏解与协同的关系,大力调整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从而优化提升首都功能。

  “规划通篇贯穿了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提出了‘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明确了核心区功能重组、中心城区疏解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平原地区疏解承接、新城多点支撑、山区生态涵养的规划任务。”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版总规的一大特点,就是跳出北京看北京,放眼京津冀广阔空间来规划北京的未来,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对此,新版总规主动对接,对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也作出安排,要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合作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促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努力形成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比翼齐飞”的新格局。

  同时,新版总规也强调要携手津冀两省市推进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加强京冀、京津交界地区管控,与河北共同筹办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新版总规提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北京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要精心保护好这张金名片,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版总规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更开阔的视角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拓展和丰富保护内容,建立了四个层次、两大重点区域、三条文化带、九个方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新版总规明确提出,“老城不能再拆了”,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整治提升背街小巷,让街巷胡同成为有绿荫处、有鸟鸣声、有老北京味的清净、舒适的公共空间。

  针对治理“大城市病”,新版总规以资源环境为硬约束,确定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

  第一条线是人口总量上限:坚持以水定人,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第二条线是生态控制线:到2020年,北京市生态控制区面积占市域面积的比例要达到73%,到2035年提高到75%;第三条线是城市开发边界:到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将由2015年的2921平方公里减到2860平方公里,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腾退减量后的用地要更多地用于增加绿色生态空间。

  “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细,越要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相关负责人说,新版总规更加直面城市发展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围绕广大市民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环境、交通等热点难点,提出破解难题的综合方略,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北京要求,全市和在京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性,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我们要发扬工匠精神,精心组织实施,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开创首都城市发展新局面。”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梁相斌、涂铭、孔祥鑫、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