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于“换电和充电”谁是终极方案始终没有定论,但其实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都是补充新能源车电力的方式,只是适合的场景不同,如果两者能够同步推进建设,那么都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新能源车充电难”这一痛点问题。

相较于充电模式,换电模式大幅提高了动力蓄电池使用效率。根据相关车企统计数据显示,换电模式下,动力蓄电池一般在行驶300000km-450000km后,容量下降为原先的80%。而通过“车电分离”模式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延长电池寿命、促进动力电池的标准化、梯次开发和回收利用等。同时,换电模式还可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在瑞银的一份电池拆解报告中曾指出,“电池占到一辆电动车总成本的25-40%,令其成为最昂贵的电动车零部件。”目前很多消费者没有接受纯电车,抛开续航里程和充电的问题,还有就是电动车相比燃油车高昂的售价。

然而,换电模式在推广过程中存在诸多瓶颈。包括所有制造商需要达成统一标准、寻找合适的换电点位、换电过程中硬件可能发生故障、如何吸引资本的关注。

这其中,电池标准不统一是制约换电站发展的一大掣肘。陕西全通实业集团为制定新能源汽车通用电池标准,先后与国内外各大科研院所、机构、高等院校等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分别在高端整车设计、车辆定制、智能运维、储能研发、整车(电池)回收、产业孵化、大数据管控等多个领域深耕挖掘。

陕西全通实业集团以智能制造研究院为技术核心,进行电池智能芯片联合研发;以先进储能设备体系和生产研发基地为支撑,创建国际标准化车载充电储能系统;以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为依托,通过自主品牌APP智能管控、线上线下一体化售后维保等先进技术方式,为用户提供专业化、前瞻性的优质服务。

就目前换电在实际市场运营来看,换电运营商在电池梯级利用方面的探索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这就导致无法反哺动力电池的购买成本。所以,陕西全通实业集团认为,无论是车辆持有方、换电运营方,还是电池的持有方,能否在这个生态中得以生存,是换电模式能否持续的关键。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其实“换电和充电”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都是补充新能源车电力的方式,只是适合的场景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