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肩负串联 “政产学研金服用”完整链条的重任,成立一年来,创新驱动效果开始显现。
在安丘农谷,王宝杰经营着当地规模最大的家庭农场,500亩葡萄的大管家只是一只小小的传感器。
安丘长生源家庭农场总经理王宝杰说:“也就是说我们未来农场的工人,只是实行一些简单的管理,那些技术性非常强的,就不需要农民人工操作了。”
从靠天吃饭,到智能管理,再到如今量身定制管理方案,山东产研院搭建的大数据平台让王宝杰进入农业生产的3.0时代。
项目工程师李潘说:“我们除了把更多专家,包括土壤的、种子的的专家,他们的知识经验形成系统方法论融入到平台之中,我们还给它提供了像空天遥感等多维度、多种技术的融合。比如现在看到的是通过卫星遥感,反演出的土壤类型的分布,包括它的气候环境、它的土壤环境、它的水质环境跟其他地方都有所区别,我们通过系统的智能判断,去形成符合当地规律的生长模型,从而再去服务于当地的农户,实现精准作业。”
目前,山东产研院正在筹备齐鲁一号、齐鲁四号2颗遥感卫星的发射。未来由20颗高分辨率雷达卫星、光学卫星组成的齐鲁星座,将会把观测精度从现在的米级提高到厘米级。到那时,无人驾驶、无人农机、农产品交易等服务都可以汇聚在这个大数据平台上,为农业提供智能化助力。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雷斌说:“卫星产生的数据,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创新的基础设施,我们实际上在空间的部署,不仅仅是说发了多少颗卫星,这些卫星能够带来多少的经济效益,其实我们更看重它为我们创新创业的价值服务的这样的一种支撑能力。”
结合山东实际和全球产业趋势,山东产研院用一年时间重点突破信息与智能融合、先进材料、微纳与智能制造、绿色与健康四大创新领域。记者从7月30日召开的产业技术重大创新成果汇报会上看到,包括齐鲁卫星在内,国内首款量产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电芯片、新型纤维复合材料、X射线背散射人体扫描安检设备、超高速激光熔覆设备等都占据了所在领域的制高点,为山东在产业变革中引领发展奠定了基础。
山东产研安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鹰说:“我们的突破一个是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另一个就是背散射技术的应用,它会在安检、工业探伤和军用这些领域发挥极大作用。仅安检领域讲,我们目前保守估计,应该会面临一个将近5000亿的市场规模。”
通过这些重大布局,山东产研院凝聚了87个高端团队,创立64家科研机构,实施300多项发明专利,转化研究200多项前沿产业技术成果,孵化77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社会投资超过200亿元。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博正学院院长助理王磊说:“技术从哪来?是从人来。我们一方面通过培训服务体系为他们输送知识,输送力量。另外一个,更需要我们依托山东产研院这个平台,给大家提供资源性的服务,让技术人员带着成果来,带着商业成果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