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中华商业第一街”之称的上海南京路上,全球最大的华为旗舰店日前正式亮相。

旗舰店之外,浦东的金桥,上海首个5G产业园正式开园。浦西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抓紧建设。

在稳舵中奋楫,在逆风中前行。华为与上海的合作,是今年上半年上海经济发展的生动剪影。

地处开放前沿的上海,直面疫情全球蔓延的冲击波,二季度以来经济运行各项指标显著回升、经济增速转正,上半年GDP同比降幅收窄到-2.6%。依托智能的城市大脑、稳固的民生底盘、活跃的创新引擎,上海不但经济增速止跌回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是持续提升。

航速“转正” 韧性十足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上海经济社会运行逐渐回归正常,呈现企稳回升、总体向好的态势。”上海市市长龚正说,上半年上海生产总值下降2.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1个百分点,二季度实现正增长。

具体来说,一方面,先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领域持续改善、逐月回升。例如,服务业明显回升,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下降0.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1个百分点。工业降幅逐月收窄,二季度3个月均实现当月增长,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下降6.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了11.1个百分点。

投资加快回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其中制造业投资连续十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消费明显改善,“五五购物节”等活动有力促进了消费回补,5、6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当月正增长。出口稳步增长,货物出口额增长0.7%。

另一方面,疫情冲击中逆势增长的领域持续向好。龚正说,外资长期看好我国和上海经济的信心没有改变,上半年实到外资在去年同期增长13.9%的基础上增长了5.4%。金融业则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4%,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增长13.4%。

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一批重大项目密集签约:上半年签约项目141个,投资总额1767亿元,近期总投资480亿元的18个重点项目实现集中开工。一批重大工程也加快建设:两港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S3公路等基础设施都在有力推进。新片区设立以来,累计完成企业注册约1.1万户,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生产性服务业营收分别增长29.7%、32%、64%,实现逆势飞扬。

开放创新 引擎强劲

愈是面临逆风,愈要把稳改革开放的舵盘,激活创新发展的引擎。

上半年,上海的新动能在疫情倒逼下持续释放。龚正说,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增长,上半年产值增长5.5%,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大幅增长,有力推动了工业回暖。“大云物移智”也就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5G+4K/8K、区块链、边缘计算、人脸识别等新技术蓬勃发展,工业互联网、远程办公、“无接触”配送等在线新经济跑出加速度,商品类网络购物零售额增长14.3%。

“科创中心建设,重点抓两件事。”龚正说,一是筹建国家实验室,已建和在建大科学设施12个,启动市级重大专项和平台项目5项。二是实施三大“上海方案”,确定了102项重点工作,目前已组织实施和初步完成56项。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污染防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领域项目合作。“特别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进入快车道。”龚正说,目前已编制完成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准备上报国家批准,先行启动区国土空间规划和6个专项规划正在抓紧编制。聚焦规划管理、要素流动、生态保护、财税分享等8方面,上海加快形成一批一体化创新制度。

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出台支持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涉及赋权、财政支持、用地保障等政策。重大项目建设也在加快,今年示范区在生态环保、互联互通等方面确定了近100个重大项目,重点推进的33个项目都在抓紧施工。

今年,上海还要举办第三届进博会,目前已签约展览面积超过九成,签约和报名企业超过2000家。下一步,上海将继续做好筹备工作,细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应急演练,确保“越办越好”。今年还是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上海正以此为契机,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

民生温度 “底盘”稳固

民生有温度,“底盘”才稳固。面对疫情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上海力求将民生工作做得更细更实。

龚正表示,疫情防控是上半年的头等大事,上海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全力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疫情发生后,上海全市设立发热门诊117家、社区发热哨点200个,把每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提高到9万例,确诊患者集中送到市公卫临床中心等进行救治。临床诊治中形成的“上海方案”,被国家方案充分吸纳,也得到世卫组织的认可和推介。

因时因势,分区分类,上海不断增强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平战结合,远近结合,上海正加快完善公共卫生体系。针对短板弱项,上海还制定实施公共卫生“20条”等一批政策措施,启动了新一轮公共卫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人民生活水平在加强疫情防控中持续提升。”龚正说,居民收入保持增加,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577元,同比增长3.6%,继续快于经济增长。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涨幅较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10%;全市劣V类水体占比为3%,比去年底下降4.8个百分点。

“疫情之下,我们更加突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在破解‘老小旧远'难题、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等方面持续用力。”龚正说。

谈到稳就业,龚正说,上半年,我们从应对疫情、稳定就业出发,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制定实施了一批稳就业政策措施。一是着力稳企业保就业,通过减税降费、补贴扶持、金融支持等方式,积极帮助企业减轻负担、稳定岗位。二是着力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把工作重心放在增加岗位供给上,组织开展毕业生网络招聘会,推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基层就业项目等扩大招录规模,加强职业见习等服务,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三是着力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特别是及时将受疫情影响的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减负、稳岗、扩就业工作,进一步帮助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现就业。”龚正说。

到去年底,上海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还有186万平方米、9.2万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进旧区改造这项工作。”龚正说,上海明确提速改造的新要求——就是能快则快,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上半年,完成了37万平方米、1.7万户,分别是全年目标的67%、61%。”

旧改模式也有创新。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成立,作为全市统一的旧改功能性平台,创新国企参与旧改的模式,探索全市跨区域平衡的新路径。政策供给得到强化,上海出台了“预供地”、贷款贴息等一批政策,支持区里更好解决资金平衡等问题。

城市治理 “大脑”智能

疫情冲击下,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 离不开现代化的城市治理。

龚正表示,建好“两张网”是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牛鼻子”工作。他说,第一张网是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的考虑是着眼于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完善全方位服务体系,加快政务服务“进一网、能通办”。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截至6月底,总门户接入服务事项2341项,超过84%的事项具备全程网办的能力。

龚正说,上半年主要抓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重点是推进群众和企业关切的14个“一件事”,以点带面,促进“一网通办”从“能办”向“好办”转变。目前14件事已完成2件,其他9月底可基本完成。二是围绕数据惠民,深化公共数据治理。重点是推进“三个应、两个免”,就是信息系统上云应迁尽迁、公共数据应归尽归、信息系统和业务专网应并尽并,以及部门核发的材料和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一律免予提交相关纸质材料,目前进展总体顺利。

第二张网是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总体考虑是三句话。第一句话,目标定位是‘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第二句话,基本架构是‘三级平台、五级应用'。三级平台,就是在市、区、街镇三级建设城运中心和信息平台;五级应用,就是在三级平台的基础上加上网格和社区。第三句话,价值取向是‘应用为要、管用为王'。”

龚正说,按照这一总体考虑,去年“一网统管”建成1.0版,上半年上海制定了“一网统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四方面工作。一是抓“三级平台、五级应用”建设。重点是抓好云、数、网、端、安等五大要素的配置。二是抓数据汇聚。上海梳理出17类1000多个生命体征项,围绕这些体征项汇集数据。三是抓应用场景。重点是高效处置一件事,在最低层级、最早时间,以相对最小成本,解决最大的问题,取得最佳的综合效应。目前正加快建设防汛防台、大客流等五大应用场景。四是抓信息安全。坚持安全第一,严密制度规范,强化技术保障,坚决守住这条底线。下一步,上海将持续推进“一网统管”建设,在第三届进博会前建成2.0版。

让五湖四海的人都向往这座城市、汇聚到这座城市——经历疫情考验的上海,用一份不俗的“半年报”,为书写人民城市新篇章留下了浓厚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