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3日到24日,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2018年度学术论坛在北京昆泰嘉禾酒店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农学院主办,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经管学院、文法学院等单位承办,论坛主题为“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上下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论坛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杨军、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张庆玺、北京农学院副校长姚允聪、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黄季琨、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主任刘芳等出席会议。来自国家林业与草原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河南省科学院、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等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和部分郊区代表共21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姚允聪副校长主持论坛开幕式。

校党委书记杨军在致辞中指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农业院校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基地建设高水平的现代智库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充分肯定了基地在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院地对接平台、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希望基地把握好三个发展方向:一要持续深化理论研究,不断提高探索规律和引领实践的支撑力。在北京和全国农业农村大发展中找准自身定位,深化科学研究、凝练科研成果,全面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二要深入推动社会服务,不断提供精准服务和落地见效的推动力。要精准围绕北京农业发展需求,不断拓宽服务面向,在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持续增强智力推动力。三要着力加强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和精英展才的凝聚力。紧密围绕时代主题进一步凝聚研究方向,加强团队建设,深化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打造一支全市知名的三农研究队伍。杨军书记提出学校将继续强化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平台功能,在科研项目立项与研究、人才引进与培养、基础条件建设等方面,提供有利条件,保障基地建设和发展。

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张庆玺副主任在致辞中分析了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自2017年3月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对基地长期扎根北京,服务三农发展表示赞赏。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他认为本次会议主题符合时代需求。他提出基地下一步发展要结合时代需求,找准自身定位,不断开展前瞻性、开创性的研究,提供符合时代需求的理论研究成果;要坚持群策群力,深刻领会北京农业农村的时代特征,完善服务面向,推动科学决策,不断提升服务首都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按照贴近首都决策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反映人民呼声的要求,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持续打造开放创新、交融共享的新型智库,就基地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提出了建议和期望。

在大会主题演讲中,农业农村部原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魏玉栋研究员做了“我国乡村振兴规划”的主题报告,提出要坚持懂历史、明传统、遵规律的规划思路,按照在地化、个性化、自然化和现代化原则,确保乡村面子、里子和根子,建设传统性与现代性结合的美丽乡村。

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黄季琨教授就新形势下发展高值生态农业做了系统分析。他从高值生态农业的内涵入手,结合国内外农产品贸易问题,分析了我国发展高值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从自身科研项目和参与决策的经历分享了高值生态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中国农业大学郭沛教授在报告中分析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农业经济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四十年我国农业增长与农村发展的成就和问题,提出了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启示。中国人民大学孔祥智教授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创新发展做了系统的梳理和全面的介绍。

在产业发展论坛中,刘璨研究员在报告中回顾了我国林业产权改革的历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见解。陈建成教授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为题,介绍了“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源起和重要性,强调要通过改善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国农业大学任大鹏教授选择刚刚发布的中国农民合作社法,详细介绍了修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提出了合作社下一步发展主要思路。天津农学院刘刚副教授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主题,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产品流通发展的趋势,为下一步的流通体系发展和改革提出了建议。北京农学院刘芳教授以“北京三农发展研究报告”为题,系统分析了北京市2006到2016的十年间农业发展基础条件和产业发展的变化。韩芳院长从农村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京郊养老服务的供给问题,提出“三社”结合等对策。唐衡副院长结合参与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体会,就北京市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做了系统介绍,分析了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提出了依靠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规模经营、业态创新、主体培育等措施推动乡村振兴。

本次论坛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全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发布之际,是基地开展学术交流与对外合作的重要平台,与会专家学者回顾了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历史,探索了新形势下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践路径,取得了丰收成果,对未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