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熊掰棒子的故事

相信大家都听过狗熊掰棒子的故事吧。其实想想我们读书学习,不也非常像那只勤奋的「小熊」吗?读一本,忘一本,然后再重新读一本,所有挑灯夜战复习的努力,到了考场总是记不得;平时热衷阅读、收藏的干货,也就仅限于堆在收藏夹里了,根本没有沉淀在我们的头脑中 … … 到最后,我们和那个可怜的小熊一样,忙到满身大汗,手里的收获却十分可怜。

小熊不努力吗?并不是!我们缺乏的不是努力,而是可以积累的努力。如果我们之前所看过的文章、书籍,所付费学过的课程,都能记得住、用得上,我们早就是所谓的「聪明人」了!只是我们没有把这些知识和努力积累下来而已。

 

读书·笔记·记忆·输出

我们读书学习是一个完整的闭环,是由「读书 · 笔记 · 记忆·输出」几个环节构成的完整流程体系。我们老是记不住,就以为是「记忆」这个环节出问题了。但是就像我们炒菜,也是包活切菜、火候、调味等等关键环节,要想炒菜可口美味不能只是在「炒」这个环节下功夫,而是要全流程做好质控,才能做出好吃的菜品.

同理,对于改善记忆也是要从全流程整体把控,这会比以往单单「死记硬背 J 来得效果好。所以,训练营课程就会按照读书闭环,为大家搭建学习完整的流程体系,让大家读书不忘,努力不白费。

而且读书闭环的每个环节都是我精心设计过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整个流程像流水线一样顺畅高效.大家在学习的过程可以留心体会下,很可能在讲下一个学习环节的时候,就会明白上一步为什么要这么做了.

今天,我们首先来谈谈读书闭环的第一个环节「读书」

听课式读书

读书学习的时候,不知道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些情况?读的时候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读完十几页,书里讲了什么都不记得了?读完觉得自己都会了,等到应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读懂?

读书的时候经常走神,而且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走神了?这是为什么呢?无论阅读什么类型的书,都需要我们学习者主动参与。「主动」是决定学习效果的第一要素。

「学习金字塔」比较了不同学习方式带来学习效果的差异.被动学习的学习效果显然是明显差于主动学习的.而在所有学习方式中,「听课」这种方式又是所有学习方式中效果最差的,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只有5%,而通过主动教别人的方式,或者立刻应用所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

但我又经常进入读书学习误区,就是把读书当成是作者讲课了,这样错误的读书方式,我称之为「听课式读书」.「听课式读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被动。听课的时候,老师讲什么,底下的学生就被动地听什么;书上作者写什么,读者就被动地看什么。

就像学习金字塔所显示的,如果我们读书也采取的是学习效果最差的「听课」方式,效果必然不好.听课式读书的危害,我概括成两点:无趣+无反馈。上课的时候最不喜欢的老师,就是念PPT的老师,相信你脑海里也一定能想到一个这样的老师吧?

老师上课从幻灯片第一个字念到最后一个字,整个过程不需要你任何主动参与,你就坐在那里听就好了;毫无乐趣,把你念得昏昏欲睡,怎么能不走神呢?

而很多人读书也是同样被动的过程,书像是老师写好的PPT ,看书像是全程被动听作者从头到尾念了一遍他的PPT,完全被动地让这些文字、信息从眼前扫过,脑袋中流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 这样的看书方式怎么不让人读着读着就走神了呢?

无反馈

上学的时候,经常上完课觉得自己都会了,直到考试的时候就被狠狠打脸.这是因为没有及时反馈,只是听听而已。而「听课式读书]也是同样没有任同反馈,看完书觉得自己都会了,但是到了真正应用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并没有真正的懂。

人之所以走入迷途不是因为无知,而是自以为知.- 卢梭

不怕自己「不知道」,因为知道自己「不知道」以后还有补救的机会。最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那就没有任何改进机会了,直到有一天吃了大亏才晓得。特别是当我们离开学校以后,如果我

们的学习读书不再是为了考试,这时候再也没有人针对我们读过的书出一份考卷来考察我们了,我们既是考官又是考生,我们觉得自己懂了就是100分了,但是我们真的懂了吗?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看书速度特别快,一年能读几百本书的原因.没有反馈,他觉得书的每一页、每一章都「懂了」,怎么能读得不快呢?

对话式读书

针对听课式读书的弊病,我们阅读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对话式读书」。读书不应该只是「听 J 作者说,而是应该是和作者进行对话.对话式读书和听课式读书截然不同。听课只要老师单方面说,完全不需要学生参与就可以进行;而「对话」必须双方的参与,缺少一方就进行不下去,这样就「逼着 』 读者也必须积极参与到作者的思想对话中。阅读应该是读者和作者「知识共创」,而不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

 

 

阅读是双方知识共创,不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

如果老师上课不再是他一个人在讲,而是不断提问学生,不停和学生对话互动,学生还会打磕睡吗?绝对不会,肯定精神百倍.同样,如果读书的过程是读者和作者不断对话、切磋,读书也会更专注,更主动。

当老师提问,自己回答不上来的时候,自己立刻就知道自己不知道了.对话式读书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哪些是真正知道,哪些其实还「不知道」。

论语式读书

那么我们如何在读书过程和作者对话呢?下面我介绍和作者对话方法,我称之为「论语式读书 」. 《 论语 》 通篇就是由问答的形式构成的:学生问,孔子答.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论语 · 学而 》 在一问一答之间,传递了知识,解答了疑惑.

这种问答形式,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中也广泛采用.这种问答形式的特点就是以问题为先导的学习:先有问题,再有答案。这也是符合我们认知的规律.孩子不需要父母教他如何问问题,我们天生就爱问为什么,是因为对世界好奇天然就产生了这些问题;成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有了疑惑,也会问「为什么」.

 

 

也正是这些为什么驱动我们去寻找答案.正是一个个「为什么」扛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人类的发展也就是在这一个个「为什么」 当中推进的,而我们读书也应该是问题驱动的,是以问题为先导的,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解决我们心中的疑问.

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带着问题读书」.但是这是一个正确但却无用的废话。因为「带着问题读书」的前提是我们首先要有问题。

但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要问什么问题,又如何「带着问题读书」呢?孩子天生就是「问题大师」,而随着我们长大却失去了问问题的能力了。如果知道如何问问题,就知道如何和作者对话,也就知道如何进行「论语式读书]。

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接着问题从何处来,如何带着问题阅读?如果你对读书学习方法有自己的看法欢迎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