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I(人工智能)医疗这条跑道,汇聚的参与者越来越多,不乏腾讯、阿里、IBM等巨头。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数据预测,中国AI+医疗的市场规模正在持续增长,有望在2018年达到200亿元。

截至目前,最早进入AI医疗领域之一的IBM Watson Health(沃森健康),牵手百洋医药集团旗下的百洋智能科技布局中国AI医疗已经有一年。到今年年初,已有超过一万名患者使用沃森健康产品,预计今年增加到4-5万人。

5月23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指出,AI在医疗方面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诊疗效率、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等,可以分为诊断、治疗决策和治疗支持三个部分,中国AI医疗的发展潜力将是巨大的。

不过,AI医疗这条跑道也障碍重重,还有难点待解决。方正证券研报称,AI医疗产业化的前提是积累足够多的场景数据,从而形成高效的解决方案,但中国的医疗大数据存在一定的应用障碍。付钢则坦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运用不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事,在应用的过程中,产品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化。

争相布局AI医疗

2017年3月28日,百洋智能科技成为沃森健康中国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并获得Watson for Oncology(沃森肿瘤)在中国市场3年独家总代分销权。如今,双方合作已超过一年,合作期限也从3年增加到了8年。

之所以延长合作期限,付钢解释说:“医疗是需要长期投入的,不能急于求成,如果仅合作三年,那我可能还在研发。”

资料显示,基于强大的数据库与经验,沃森健康可以服务于提供癌症治疗的肿瘤科医生,能够对多种输入来源的机构化和非机构化数据进行意义和语境分析。沃森肿瘤自2015年7月进入商用以来,已覆盖肺癌、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胃癌和宫颈癌等13个癌种的规范化治疗方案。

IBM中国区副总裁、沃森健康大中华区事业部副总裁郭继军指出,和人工智能围棋简单地提供一个分析结果不同,人工智能医疗诊断需严格遵照循证医学原则,不仅提供诊断结论,还需要告诉医生诊断的依据及提醒风险。

付钢介绍说,截至2018年初,已有超过一万位患者使用沃森健康产品,预计今年增加到4-5万人,并且中国AI医疗是一个庞大的市场,真实数据有望更高。“且人工智能本身有助于解决医疗行业的痛点,可以提高诊疗效率、推进分级诊疗等,是中国医疗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如美国专家团队需要一周时间解读20个病例,Watson for Genomic(沃森基因解决方案)就只用了1个小时,而且可帮助约32%的患者发现被人工解读遗漏的具有药物推荐的基因变异位点。”

中国乳腺肿瘤科著名专家江泽飞教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人工智能处理信息的效率远远超过人类医生,沃森肿瘤提供的意见严格基于证据,结论相对比较稳定,能够帮助医生快速地梳理出最佳的医疗路线和治疗策略。

实际上,除百洋智能科技外,AI医疗领域已聚集了众多参与者。如2017年7月,阿里健康推出AI医疗“Doctor You”,包含医学影像云平台、临床医学科学辅助医师能力培训平台等多个方面的应用,目前已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多家医院达成合作。腾讯则建设有AI医疗产品“腾讯觅影”,具有AI影像、AI辅诊等功能,可以进行癌症早筛、病案智能化管理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的政策红利和市场前景是相关企业布局AI医疗的重要原因。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和研发人机协同临床智能诊疗方案,基于人工智能开展大规模基因组识别、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研究和新药研发等,且到2020年,人工智能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赋能医疗各环节

在付钢看来,从具体应用层面看,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广泛的,包括诊断、治疗决策和治疗支持三个方面。而目前,相关企业在三个方面均有布局。如在诊断领域,腾讯觅影官网显示,其在AI影像领域,运用图像技术处理医学影像,提升识别率,同时通过机器学习不断提升早筛准确率,目前对早期食管癌的识别准率已经达到了90%。

在治疗决策方面,以沃森健康为例,方正证券认为,AI+辅助诊疗,即让计算机学习专家医生的医疗知识,模拟医生的思维和诊断推理,从而得出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百洋智能科技现在不只在单领域突破,而是在医疗的全场景都有布局,在应用过程中,首先通过影像看有没有异常,然后用基因测序看有没有靶向药物推荐,沃森肿瘤再确定治疗方案。”付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道。

不过,在看好AI医疗发展的同时,付钢表示,AI在医疗领域的运用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市场销售可能暂时不好,“需要一边应用一边感觉这里边应该再怎么调整,这是一个进化的产品。”

付钢坦言,沃森健康虽然有超过1万名患者使用,并且在中国布局了22个省、39个城市,和66家医院有合作,但是和预期还是有差距的。“当前产品在中国本土化方面不够完善,没有中国的病历储存。”

实际上,在本土化方面,百洋智能科技与IBM也在做尝试。2017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与百洋智能科技联合发起的“Watson肿瘤方案用于中国乳腺癌患者治疗决策研究——多中心、随机、双盲IV期临床决策评价研究”已启动。这项验证性研究将入组2000例乳腺癌患者,针对不同阶段和难度的乳腺癌病例,进行综合专业比对。这也是全球范围内前沿的大规模多中心临床决策研究项目,这个项目会为未来本土化提供依据和参考。

与此同时,百洋智能科技与IBM也正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产品升级。据悉,6月份,沃森健康会有一次更新迭代,将更加适合中国本土医生使用需求的习惯,会提供全世界不同国家、地区整体的重要数据。

此外,大数据方面的障碍被认为是阻碍AI医疗发展的主要障碍。方正证券认为,AI+医疗产业化的前提是积累足够多的场景数据,从而形成高效的解决方案,但中国的医疗大数据一直存在应用障碍,信息孤岛现象明显。

在业内人士看来,解决此问题,需要政策支持,打破医疗数据壁垒。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就在4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三级医院要在2020年前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有条件的医院要尽快实现;要逐步实现与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联通,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等一系列措施,以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